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杭

吴均 吴均〔南北朝〕

王孙重离别,置酒峰之畿。
逶迤川上草,参差涧里薇。
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
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参加宴会的人心中别离之情深深,在何山山麓摆下送行的酒宴。
青青的参差披拂的薇草绵绵延延,一直到水边一直蔓延到山涧。
轻轻飘浮的云朵连着远处的峰峦,细丝一样的小雨润湿山峦。
房檐上水鸟在静静地栖息,窗纱上萤虫在不停地飞舞。
你这就要随着水流去到远方,我也要跟着清风归去。

注释
王孙:犹言公子,此处泛指参加宴会的人。
畿:此处指何山山麓。
逶迤:伸展绵延的样子。
参差:薇高矮不齐的样子。
远岫:远处的峰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作品前二句叙事,在叙事中推出题旨,表明惜别之意。首句的“王孙”犹言公子,此处泛指参加宴会的人。“重离别”既是将行者之感,亦是送行者之情。并且“重离别”三字已暗点题中“送”字。次句从主人落笔,因重远别,故置酒饯行,点出题中“集”字。“峰之畿”点题中“何山”。“畿”,疆也,限也,此处指何山山麓。随后,诗人描绘了“峰之畿”的景色。

  “逶迤”为伸展绵延之貌,写草由近而远,青翠无边;“参差”写薇高矮不齐之状。写薇亦是写草,草亦含薇。前者横向延伸,后者向高处生长,姿态各异。这些草与薇由山麓伸向涧中、川上,直与游子离去之路相接,似乎草亦含情。“逶迤”二句由山写到草而及于川;“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杭》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在叙事中推出题旨,表明惜别之意;接着描绘了“峰之畿”的景色,写出环境清幽美好,令人流连忘返;最后直接写刘余杭上路及诗人的感受。这首诗主旨在惜别,却不直接写离愁,而在叙事、写景中浸透“重离别”之意,使得作品的意境委婉深致、耐人寻味。

吴均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152篇诗文  7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至乌林村见采桑者因有赠

王枢 王枢〔南北朝〕

遥见提筐下,翩妍实端妙。
将去复回身,欲语先为笑。
闺中初别离,不许觅新知。
空结茱萸带,敢报木兰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诗二首·其二

王微 王微〔南北朝〕

思妇临高台,长想凭华轩。
弄弦不成曲,哀歌若送言。
箕帚留江介,良人处雁门。
讵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
日暗牛羊下,野雀满空园。
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
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
谁知心曲乱?所思不可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别诗四首·其四

萧子显 萧子显〔南北朝〕

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花任风吹。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